服务热线: 0512-69229066
德国《新德意志报》称,中国正在改建能源体系,“作为气候政策的先驱,其作用仍然是新的,其角色也是新的”。仅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态势,以及即将推出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就能看出,中国正在积极通过市场手段,推进环境保护、减缓气候变化。近日,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就《巴黎协定》的实施细则展开了进一步商讨,中国的领导作用则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。
“作为气候政策的先驱,其作用仍然是新的,其角色也是新的。”德国《新德意志报》如此评价中国在波恩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新角色,称中国正在改建其能源体系。仅在2017年,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扩张将再次打破纪录。此外,中国的目标是争取到2030年,1/5的能源将来自清洁能源。
显然,中国正以一场环保攻势打造自己作为气候保护引领者的形象。
数据显示,中国于201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去年全国共销售50.7万辆新能源汽车。中国暂停扩大传统汽油车产能,目标是到2020年将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提高到200万辆。
据了解,政府相关部门也正在考虑恢复电动汽车生产许可的审批工作,许可证计划是中国政府管理全球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举措。同时,将在明年6月前进行试点,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自由贸易区内设立全资电动汽车工厂。
除此之外,中国即将推出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也成为关注的焦点。
11月22日,《2017年中国碳价调查》报告在京发布。这份面向中国碳市场相关专家及碳排放相关企业的调查明确显示,中国碳市场碳价将随时间推移而提高,并将日益影响投资决策。调查结果指出,中国即将出台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未来几年内将日渐成熟,并于未来10年间在减排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
2017年“中国碳价调查”项目由中国碳论坛(CCF)、ICF国际咨询公司、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及荷兰排放管理局(NEa)联合实施,并获得了清华大学碳市场研究中心及多位专家的相应支持。调查共收集了近300份来自中国碳市场利益相关方的反馈。
报告中近半受访者预计中国将于2020年甚至更早实现全面建成碳市场,另有近半受访者则认为中国全面建成碳市场将于2021年至2025年期间实现。据受访者预测,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的碳价将稳步上升,从2017年38元人民币/吨上涨至74元人民币/吨(2020年)、108元人民币/吨(2025年)。
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指出:“中国确定将碳定价作为减排的重要手段,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为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信号,即碳排放量必须减少。从长远来看,有必要研究合理的碳价形成机制,包括适当的市场调节机制,以积极增强市场参与者的能力。”
此外,该报告调查显示,未来至2025年,中国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手段将逐渐转向碳排放交易体系、环境税、信息公开及能源配额交易。
各方数据均显示,中国政府正在发挥作用,积极通过市场手段推进环境保护、减缓气候变化。